顶点笔趣阁 > 盛唐高歌 > 319 李隆基的决定

319 李隆基的决定


长安,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内,李隆基正跟姚崇宋璟商议国策。

        主要是西域方面的战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姚崇是宰相,百官之,宋璟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,李隆基把他们找来商议的原因,是收到两封请罪书:一封来自大食国,另一封来自吐蕃。

        请罪书的原因大同小异:受到小人蒙敝,出兵拨汗那,触犯大唐的天颜,愿意继续称臣纳贡,派遣使臣到长安给李隆基请罪,请大唐饶恕他们这次的罪过。

        把两份请罪书给姚崇和宋璟看过后,李隆基把身子倚靠龙椅上,开口说:两位爱卿,你们意下如何?

        打还是不打,李隆基有点把握不定,在朝堂商议这件事前,跟二个重臣先通通气,达成共识,免得到时下不了场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姚崇没有言的迹象,宋璟适时站出来:陛下,微臣有话想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不能让皇帝尴尬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宋爱卿免礼,有什么见解,但说无妨。

        宋璟闻言应了一声,很快说道:陛下,微臣认为,不接受大食和吐蕃的请罪书,还应加强对两国用兵,让他们知道触犯大唐有什么后果,要是这次轻轻揭过,会给他们一个错觉,以后做错事,只要一封请罪书就能解决,那对大唐不利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里,宋璟继续说:既是请罪,那就知错就改,让入侵拨汗那的士兵全部放下武器,听候大唐的旨令,然而,情报显示,无论是吐蕃还是大食,都在大规模调兵遣将,明显是对大唐死心不息,对待这种人,只有一个字,就是打,把他们打疼了,打怕了,他们才会格守本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唐兵精粮足,对西域用兵,征的兵多是西域诸族的兵力,无论输赢,都有利于大唐控制西域。

        算是变相给西域减丁。

        宋璟说完,李隆基没有说话,而是把目光投向姚崇。

        姚崇对李隆基行了一个礼,缓缓地说:有云,凡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

        能化干戈为玉帛,能避免生灵涂炭,是百姓之福,国家之幸,大食和吐蕃争相上请罪书,还要遣史进长安纳贡请罪,足见其诚意,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,何乐而不为?

        打仗牵涉的事太多,粮草抚恤后勤补给各个国家的关系等等,对大唐国库的消耗也是一个问题,战争这种事,牵一动全身,敌人能主动请和,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重臣,一人一个意见,李隆基一时也有些犹豫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当君臣三人准备新一论争辩时,门外突然有人大声禀报:报,西域八百里加急奏折。

        快传!李隆基脸色一整,马上严声地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出动八百里加急,肯定出了很紧急的事,若不然,下面的人也不会选择在李隆基和两个心腹大臣开会密议时禀报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有人把一个黑色木筒送进来,高力士接过,仔细检查过火漆无误后,再恭恭敬敬送呈到的李隆基前:陛下,是张孝嵩送来的八百里加急。

        开!李隆基沉声地说。

        高力士应了一声,用小银刀挑开火漆,再从里面拿出绝密奏折,轻轻放在御案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打开一看,原来有些严肃的脸马上有了笑意,随着他一笑,在场的人感到殿内的气氛都舒适了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用问,光是看李隆基的表情,就知是好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匪夷所思,真是匪夷所思,竟然这样破了号称西域第一城的连城李隆基拍着御说:最令朕意外的,是郑鹏那小子,真是给朕太多惊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连城已破,姚崇和宋璟闻言一喜,连城一破,拨汗那全境就宣布光复,前面朝廷争议最大的,就是要强攻连城,号称西域第一城的连城堪称西域的虎牢关,易守难攻,没想到,这么快就传来破城的好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为什么皇帝会提起郑鹏,听他的话,赞誉有加,难不成,这次攻城连城,他一个小小乐官,不对,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监军,起了重要作用?

        好在,李隆基没让二人等待太久,很快让高力士把奏折递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姚崇和宋璟一起看完奏折后,有些面面相觑地互看一眼,又看看奏折后面的签名和印信,确认不是伪造后,这才接受这个事实。

        做梦没想到,郑鹏一个小乐官,能截击吐蕃的运输队立下奇功,已经很让人吃惊,没想到在攻打连城陷入困境后,竟然想到把孔明灯改造成他所命名的热气球,神兵天降般突袭峰城,然后利用连城的投石机和火油,来一个火烧连城,以极小的代价夺下连城。

        简直就是神来之笔。

        宋璟有些感概地说:真是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,前面真不看好郑副监出使西域,没想到屡立奇功。

        顿了一下,宋璟继续说:其实也不奇怪,苏禄可汗到长安朝圣时,郑副监用一堆木头造了一辆脚踏车,匪夷所思般战胜苏禄可汗的宝马,当时不知多少人惊讶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,现在想想,也就是郑副监这种绝顶聪明的人,才会想出这般异想天开的法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姚崇沉吟一下,轻抚着唇下美须说:郑副监出使西截,没有滋扰地方,没有鱼肉百姓,还得到将士的拥戴,这可不是一件易事,和取得的军功相比,最让某动容的是,他自己筹集钱财,用作反悬赏敌人,有力打击敌人的士气,这一点让人敬佩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点点头说:此事张孝嵩在奏折有提,而不过郑鹏从没在奏折中提及,难能可贵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里,李隆基有些为难地说:这下倒难倒朕了,到时不知如何赏赐。

        年纪还是太小,升得快有争议,少年得志对郑鹏也没好处,说赏钱,可郑鹏从到西域就自己掏腰包给将士改善待遇,还拿出大笔钱用作反悬赏,再赏钱也不合适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赏个美女不错,前面赢了苏禄可汗已经赏了,再赏就没有新意,左思右想,还真有点为难。

        赏赐也是一门学问,赏赐得好,臣民归心;赏赐得不好,惹人非议,甚至被封赏的人误解。

        姚崇呵呵一笑:这的确是一个问题,听说郑副监身世有些坎坷,到了婚配的年龄,也没一个长者操持,要不,陛下就当一次月老,天子作媒,这可是一份天大的赏赐。

        月老?呵呵李隆基摆摆手说:此事以后再说,还是议议大食和吐蕃请罪书的事吧。

        陛下姚崇行了一礼,恭恭敬敬地说:连城已破,伤亡比预计中少得多,吐蕃和大食连折大批精锐,西征大军士气正高涨,老臣以为,请罪书之事就用朝议的方式先拖着,看看张孝嵩能走得多远,战事越有利,对我大唐的好处就越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臣附议宋璟马上附和:棒下出孝子,在铁骑和刀枪之下,那些怀有二心的人才会不敢有异议生反心,刀枪已出,那就让它好好见血,也好用到借力打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西征的主力是西域诸族,正好消耗他们的实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孝嵩在奏折中详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,包括歼八放二的策略,想教训哪个就把阿了达往哪里赶,趁机重整西域新秩序,还有一个原因是西域诸族经过这些年休养生息,实力大增,大唐希望看到是一个和谐易于控制的西域,而不是狼盘虎踞的西域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哈哈一笑,高兴地说:甚合朕意,姚爱卿,你草拟一份圣旨,让张孝嵩放手去做。

        老臣遵旨。

        商议完毕,李隆基看看一直在身边小心待候的高力士,忍不住笑着说:力士,郑鹏还是你当日举荐,说起来你还有举荐之功,朕要好好赏赐你。

        高力士闻言,大吃一惊,马上跪下:能侍候在皇上身边,就是老奴最大的赏赐,力士不敢居功。

        起来吧,朕知你心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谢皇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姚崇和宋璟在一旁的书桌商议怎么草拟给张孝嵩的圣旨,高力士眼珠子转了转,小声地说:陛下,有句话,老奴不知该不该讲。

        讲!李隆基简明扼要地说。

        高力士应了一声,这才开口:陛下,张孝嵩的奏折说郑副监在诱敌时中了箭,伤势颇重,要在庭州养伤,郑副监是有功之臣,又是在战场上负伤,要是这个时候赏赐他有利康复的补品,必让郑副监感恩戴德,会对陛下更为忠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对啊,光想着破城的消息,一时都没想起郑鹏中箭负伤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稍稍思索了一下,很快说道:张孝嵩已率队远去,郑鹏留在西域作用也不大,让他直接回长安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派郑鹏作副监军,出使西域,本来就是为了让郑鹏见识一下大场面,让他好好写一歌,现在得到的早就越自己的期待,不如乘机把郑鹏召回。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51774_17565885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