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修仙正史 > 第26章 神器之国运土

第26章 神器之国运土


公元一三四四年的某个傍晚,一个叫做於皇寺的庙里,约莫十六岁的行童,正在努力的擦拭着大雄宝殿的地面。
  这件事情,是他每天的任务。虽然,他的心里觉得,这地面已经很干净了,没有必要每天都擦拭
  只是,他却丝毫不敢怠慢。因为,稍一分神,那恶狠狠的大和尚,必定会从某个黑暗的角落中跳出来,给他狠狠的教训一顿。
  而今天,却有着些许不同。
  从敞开的大门里,进来了一个胖胖的中年和尚。
  这和尚慈眉善目,身上的僧衣干净利落。和尚进得殿来,便先对着佛像合十参拜,参拜之后,便坐到了一旁的客椅之上,伸出双手,召唤跪在地上擦地的行童。
  行童颇感诧异,不知这胖和尚召唤自己,所为何事。不过,他也不敢不理。借着殿内的烛光,行童早已经认出了这个和尚。
  这和尚今日从外地云游至此,挂单在本寺。行童不知道他的法号,但是,他的辈分应该挺高,就连本寺的住持,都出来亲自接待。
  所以,这胖和尚召唤自己,行童赶忙从地上爬起来,伸手扑掉身上的灰土,一溜小跑着,来到胖和尚身前。
  胖和尚很是慈祥,他看出了行童的紧张,还特地出言宽慰了几句,这才谈及正事儿。
  “小子,贫僧略通相人之术,你的未来不在这里。”说着,他还指了指殿内的巨大佛像,毫不忌讳这种不敬佛祖的行为。
  那个时候,正是元朝末年,寺庙外面,兵荒马乱,民不聊生,这行童正是因为吃不上饭了,才来寺庙混口饭吃。
  听到这胖和尚说的话,还以为寺庙要撵他出去。兴童连忙跪在地上,痛哭流涕,讲着自己一定更加努力干活,不白吃饭云云。
  这下子,反倒是胖和尚惊诧了起来,不过,转瞬之间,他便明白了。扶起行童,擦去行童脸上的泪水,又柔声安慰了一番,行童才逐渐安稳下来。
  胖和尚又对行童说道:“你这一生,前面颠沛流离,困苦不堪,后面,贵不可言。”
  行童的眼睛还有些红,听了这话,心里不是很明白,不禁问道:“啥意思?”
  却不料那胖和尚轻轻笑了一下:“佛曰:不可说,不可说。”
  只是接下来,这胖和尚传授给行童一套聚运之法,要求他铭记于心,并于将来照此施行,此生必定大有作为。
  行童心有不解,却还是把胖和尚的话都牢牢的记在心里。突然,胖和尚伸出右手,覆于行童天灵盖之上,然后,口中喝道:“当为帝王!福佑苍生!”
  这一声喊,声若洪钟,震的行童双耳嗡嗡作响,也没听清胖和尚喊的是什么。
  他刚想抬头询问,却发现胖和尚又坐回了椅子里,此时的胖和尚七窍流血,一双明亮的眼睛正在盯行童,吓的行童一句话都问不出来。
  反倒是胖和尚张开嘴,问了一句:“你叫什么?”声音不复之前的清亮,反而是虚弱至极。
  行童颤抖的回答道:“我叫朱重八。”
  “好!好!好!”胖和尚连说三个好字,眼中的光芒逐渐暗淡下去,就在行童的面前圆寂了。
  而他那圆润的身躯,竟然在一瞬间变得干瘪起来。
  这事儿惊动了住持,只是没有人知道,这胖和尚究竟因何而死,只好认为是暴病而亡。寺里出面,给这胖和尚办理了后事,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。
  没出几年,寺庙周围闹了饥荒,就连和尚们也吃不上饭了,寺里只好打发他们出门云游。就这样,行童朱重八离开了於皇寺。
  这里要补充一句,於皇寺后来一般被称为皇觉寺。
  在外面闯荡的那些年,朱重八为了活下去,走了好多地方,而他的心中,也没忘记那胖和尚教他的法门。
  每到一地,便取一捧土,找个地势稍高的地方,用这土祭拜上天,再念上一大段胖和尚教的经文。
  再后来,他改名叫朱元璋,进了义军,当了将军,当了吴王,当了皇帝。
  收集的土也越来越多,最后,竟是装满了一个坛子。朱元璋当了皇帝后,命人重新用黄金打造了一个坛子。
  这集土聚运之法,朱元璋手下的刘伯温倒是看出一点儿端倪。只是可惜,天下法门何其繁多,刘伯温只知其用,不知其详。
  然而,在土成之日,转入黄金坛子后,刘伯温还是亲手画了几张符文,贴在了坛子封口处。
  从那时起,这一坛子土接通明朝运势,是为神器。
  兴建应天府皇宫的时候,朱元璋祭拜天地之后,便把这国运土放在了皇宫之下,希望这坛子土可以庇佑朱家王朝。
  朱棣当皇帝那阵儿,明朝迁都。
  挖出了这坛子土,一起迁到了顺天府皇宫下面。也就是说,现在这装着国运土的金坛子,就埋在北京故宫的下面。
  而至于这件事情的真假,不太好验证,也只能留于读者自思之。
  若有读者再去故宫游览的话,可以多多注意那些庄严厚重的地方,或许这国运土,就埋在此处。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95791788_20201995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