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砖塔三姊妹
在北京砖塔胡同61号院里住着俞家三姊妹——大姐俞芬24岁,带着12岁的二妹俞芳和10岁的三妹俞藻在这里生活。
这是192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,吃过晚饭,俞芬把两个妹妹叫到跟前,十分严肃地说:“你们俩仔细听着:大先生一家就要搬来,他们是喜欢安静的,你们以后要斯斯文文的,绝对不可以吵吵闹闹!”
“太师母来过的,她是一位慈祥的老人,很喜欢我们的!”俞芳很高兴地说。
“大先生怎么样呢?很凶吗?”俞藻一对天真的大眼睛看看大姐又看看二姐。
“等见了面就知道了。”俞芬加重语气并带有威吓的口吻补充一句:“听着:你们谁不听话,小心我的扫帚把!”
“俞藻,我们可得多加小心,不要轻举妄动,免得自讨苦吃!”俞芳拥着三妹的肩膀调皮地说。
大先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?在三姊妹的心中一直是个“谜”。对大先生一家的到来,俞芳和俞藻又是盼,又是怕。本来说妥的8月2日上午搬过来,可是这天一早阴沉沉的,过了一会儿,竟然下起雨来了。雨早不下晚不下,偏偏在今天下,真急死人!俞芳和俞藻一会儿跑到大门口望一望,一会儿又跑回屋里来等着。小姐俩整个一个上午没有安下心来。
8月2日下午,鲁迅一家搬来了。俞芬带着两个妹妹出来迎接,三双眼睛同时快速地在初次见面的“大先生”身上扫描:他身穿白夏布长衫,留着短胡须,神情严肃,脸上没有笑容。事前已听大姐“警告”过的俞芳和俞藻眼睛滴溜溜转着,看样子真有点儿怕。
“大先生!”俞芬叫了一声,两个妹妹也跟着叫了一声,并深深地向鲁迅鞠了一躬。然后,姐妹三人又同时向旁边的大师母朱安也鞠了一躬。俞芬一边接过大师母手中的皮箱一边对两个妹妹说:“你们俩回到屋里去吧!”
俞芳和俞藻跑回她们的西屋里,好奇地从窗户里悄悄地往外看着。此后,一连几天,这小姐俩都没敢“轻举妄动”,只是悄悄地观察而不敢走近鲁迅住的北屋。过了几天,她们发现这位“大先生”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可怕,对她们挺关心的,有时还主动和她们说话,问她们的学习情况,态度挺和蔼的,没有一般长辈在孩子面前那种威严。
一天,俞芳正在给她种的一株芋艿浇水,没有发觉鲁迅已走到她的身边来。
“俞芳,为什么你种的芋艿总是只有一片叶子呢?”鲁迅亲切地问。
“新叶出来了,又嫩,又绿,老叶颜色太深,不好看,我就把老叶摘掉了。”
“唔。这样芋艿是长不好的。老叶制造营养供给它生长,没有老叶怎么行呢?以后可不要再把老叶摘掉了。”鲁迅微笑着说。
“俞芳,你可真呆!”俞芬走过来骂道。
“俞芬,你不要这样说,俞芳还小,不懂事嘛!小孩子总有小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的,对她们的幼稚可笑的行动,要多讲道理,简单的指责和呵斥,并不能解决问题。”鲁迅和蔼耐心地说。俞芳真没想到,她种这株从来没有人注意过的小芋艿,大先生倒注意了,而且大先生很和蔼可亲的,一点儿也不“凶”,一点儿也不可怕。
又有一天,俞芳和俞藻用彩色油光纸做“小人”玩,可是,她们俩怎么也画不好人的头。俞芳一手拿着彩色油光纸一手拉着妹妹说:“走,我们找大先生去!”
小姐俩来到鲁迅的住屋,提出了请大先生给画人头的要求。鲁迅一口答应说:“你们说得具体一些,头要多大,是男的还是女的,是老人还是小孩。”
小姐俩你一句我一句地提了不少要求。鲁迅按照要求马上给她们画了两个。
“你们先拿着这两个,晚上我再给你们画几个,你们明天来取好不好?”
“好。”小姐俩异口同声地说。
“现在,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。”鲁迅一边点着一支烟一边说,“你们知道火是怎样着起来的吗?”
“火柴点的。”俞芳答。
“不错。还有别的方法点火吗?”
“到火炉里去点火。”俞藻答。
“也不错。”鲁迅吸了一口烟,然后问:“太阳也可以点火的,你们知道吗?”
“真的吗?”小姐俩以一种怀疑的目光看着鲁迅,说:“大先生,您给我们点点看好吗?”
鲁迅拿起放大镜将太阳光聚成焦点,对准已经熄灭的“媒”头纸燃过的一端,不大一会儿,那“媒”头纸冒烟了点燃了。
“哇,像变魔术一样!”
“太新奇了!”
鲁迅看着这小姐俩惊喜兴奋的样子,趁热又给她们讲了一些光学方面的知识。从此,这小姐俩把鲁迅看成了她们的好朋友,经常来麻烦他,他也不厌其烦。
俞芬看到大先生很忙,总是要制止两个妹妹去打扰。她发现,大先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写作,为了提神,一杯浓茶不断冲泡,劣质香烟一支接着一支,饿了就吃一些点心,甚至有时通宵达旦,睡上两三个小时就到教育部上班去了。
砖塔胡同61号院子很小,房屋也少。俞家三姊妹住在西厢房,鲁迅一家住在北边的三间正房。这三间房,东边的一间是母亲鲁瑞的卧室。其余两间到处堆放着线装书,因为鲁迅正在编写《中国小说史略》讲义,随时都要查考的。中间的一间,除了供一家人吃饭使用之外,也是鲁迅的书房、卧室兼会客室,夜间工作和休息就在这里。西边的一间是夫人朱安的卧室。那些白菜、劈柴等东西只好都堆放在书架下、睡床下。这样的居住条件,实在是太不方便了。因此,鲁迅又在多方托人另找房屋。
附记:从1923年8月2日至1924年5月25日,鲁迅在砖塔胡同61号院里住了近10个月。这期间,他在教育部工作,并在北大、北师大、女师大、世界语学校等学校兼课,先后创作了小说《祝福》、《在酒楼上》、《幸福的家庭》和《肥皂》,继续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编印和《稽康集》校勘工作,此外还写了许多讲义和讲演稿。
(https://www.ddbqglxt.cc/chapter/97610471_30544593.html)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l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lxt.cc